第(2/3)页 鸿基隆一脸的惭愧,道:“彭老爷子说的是,鸿某一叶障目,才有了今日之祸,说起来好生惭愧的很?” 彭万里道:“见兔而顾犬,未为晚也;亡羊而补牢,未为迟也,希望经过这次的教训,鸿掌柜的能明白些道理!” 鸿基隆点头答应。 “两位能通力合作,实乃可喜可贺之事情,我相信有这一番准备,一定能应付这场危机?”杨峥由衷的道。 尤子健看杨峥说了半天,唯独没自己什么事,不免有些奇怪,道:“大人就没什么对草民说的么,咱虽是商人,但也苏州百姓,略尽绵薄之力也是应该的?” “等的就是你这句话?”杨峥心道:“难得尤掌柜这么深明大义,那杨某就不客气了?” 尤子健心道:“你什么时候客气过?”嘴上应道:“应该的,应该的?” 杨峥淡淡一笑道:“尤掌柜的江南好也算是苏州当铺的一面旗帜吧?” 说到自己的当铺,尤子健面上露出几分得意之色,江南好的典当“息钱”旧分三等,10两以上者每月1分5厘,1两以上者每月2分,1两以下者每月3分。利息按月计算,超过几天的也按1月取息。而且到一定时期不能取赎即成死当,质品由当铺没收。凭着过人的本事,以及良好的信誉,短短几年的功夫,他的确赚了不少,当铺的规模有当初从平江路一家小铺子,发展到如今拥有一座三层小楼的当铺,掌柜,店小二,客商。 会计也从当初三人个变成了十几个,说是苏州城的第一家并不为过。微微一笑道:“那是众人的抬爱而已,当不得真?” 杨峥听他嘴上说得谦虚,面上却露出一丝得意之色,便知道自己说的不错,顿了顿道:“尤掌柜谦虚了,本官虽刚来苏州,‘看东典当,西典当,东西典当典东西’的佳话还是听过的?” 此话一出,尤子健脸上得意的神色又重了几分,说起这事儿算起来也是他人生的美谈,当年他刚创立江南好时,为了打响名声,便想出了这么一招,他自问才学还算可以,苦思冥想后写出了东典当,西典当,东西典当典东西——?这么自认为算是绝对的对联,然后出重金征下联,由于难度较大,数月无人能对,着实让他得意了一把,后来来了一个贾知府,此人博学多才神思敏捷,尤善续对,看了这对联,略加思索,挥笔立就,续了下联:“春读书,秋读书,春秋读书读春秋——?“此联一出,士民争相传阅,人人拍手称绝。一时,贾知府的声名大噪,他江南好也沾了大光,凭着这一上联,打响了声明,自此他的当铺生意一天好过一天,而这事儿在苏州一直被人说道。 “大人说笑了,一副对联而已,可算不得什么?“尤子健笑着道。 杨峥淡淡一笑,略一沉吟道:“贾知府这下联虽也不错,可终究是少了商贾之气,以你看杨某这下联如何南通舟,北通舟,南北通舟通南北——?“ 尤子健只觉得杨峥这下联,用“南”、“北”、”通”、“州”四个字重复组成,想得十分巧妙,与自己的上联“东”、“西”、“当”、“铺”, 重复组成,竟是十分的贴切?点了点头道:“大人才学过人,草民佩服?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