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三十三章 蜂毒论文-《成为仙兽师的小民警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老太太身体好了,还特别阔绰大方地挥手说道:“就帮我弄十瓶,剩下的钱,给儿子你零花。”

    对老娘心情大好给零花钱的行为,尤梁表情是哭笑不得,但心里却是极为欢喜。

    他自然没有占老太太的便宜,五万块钱全部找蜂农买了蜂毒,而加工和药酒的费用,他自己给老太太掏腰包了。

    其实,调配倒不是最大的问题。

    倒是去哪儿买蜂毒,才是不好办的事情。

    现代人的街头巷尾,遍地都能看到甜美的奶茶店,香甜的蛋糕屋,清爽的果汁铺,超市里汽水饮料,饼干巧克力各类点心让人应接不暇。

    这些零食中,大量使用了玉米糖浆。这种从玉米中提取的价格低廉的糖类,将现代人的饮食生活变得甜蜜丰富。

    当现代人不用再将甜味作为奢侈饮食时,许多传统甜味来源,也逐渐变得冷门。

    蜂蜜,麦芽糖,红糖,这些传统的甜味来源,似乎只有打上养生和健康的噱头,才能引起消费者的关注一二。

    尤梁以前很少关注养蜂人的群体,等到真正去寻找蜂毒来源时,才惊讶地发现,原来现在养蜂人的数量这么少了。

    京城市附近不用说,基本上找不到大的蜂园,而大部分规模较大的蜂农,则饲养的是采蜜多,追逐花季,能跟着蜂农卡车从华国南端,跑到华国北方的意大利蜂。

    至于传统的中华蜜蜂,由于产蜜量少,综合效益不高,基本上都是小农户式的养殖模式。。

    刘景怀的论文中,对意大利蜜蜂和中华蜜蜂的蜂毒作用,有详细地区分。

    有些用途,两者皆可,效果没有太大区别。

    但也有只能使用中华蜜蜂蜂毒,或单独使用意大利蜂蜂毒的情况。

    很不巧,外用治疗炎症效果极好的蜂毒药酒,恰恰使用的是中华蜜蜂的蜂毒。

    比起体格较大的意大利蜂,身材娇小的中华蜜蜂蜂毒产量更低,而许多蜂农因为成本问题,并没有安装微电流的蜂毒采集装置。

    原本买蜂毒的那位蜂农,能给他提供的中华蜜蜂蜂毒,根本凑不齐五万块钱。

    尤梁只能提前将他后面所产的蜂毒全部预定下来。

    并且,让他帮忙向其他有采集蜂毒设备的蜂农,采购蜂毒。

    尤梁在收集蜂毒的同时,联系验证论文内容的工作,却没有停止。

    尤梁是正儿八经的生物专业毕业,国内一流的名校毕业。

    毕业后,自己没有从事本职专业,反而进入学术杂志编辑部工作。

    但是,他老同学和工作中积攒下来的人脉,还是让他找到专业人士,帮忙验证这篇论文真实性。

    有时候,人的经验是极其浅薄的,很多人以自己的经验为道理,判断是非对错,却不知世界之大,一个人所谓的经验,也许还比不过一只井底之蛙。

    刘景怀的论文,就是一篇以经验判断,会误认为荒谬虚构,但实事求是去验证,却一一证明,其中结论毫无错误。

    很多蜂毒的使用方法,没有出现在任何过往的记录中。复杂的高低温调控,加入金属和植物进行同时培养,以及不同纯度的提纯,最终产物都会发生不同性状的变化。

    正是因为这种变化,最终蜂毒产物,才有那么丰富的变化。

    尤梁对这篇论文研究的越多,似乎越明白这个作者在蜂毒利用上的想法。

    蜂毒的成分,众所周知非常复杂。

    而论文中,多种处理手法的本质,实际上是通过不同的方法,抑制蜂毒中某些成分,并激发某种特定成分的作用,所以才让看起来非常单一的一种原料,变化出几十种不同的处理手法。

    实际上,在研究这篇论文的过程中,尤梁多次联系过这篇论文的作者。

    除了向他询问论文中,一些研究者们弄不明白,甚至看不懂的地方,还忍不住向他阐述了公开发表这篇论文,很可能会对他造成的损失有多大。

    虽然华国经历过一段知识不值钱的实时间,但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,这篇论文里介绍的内容,完全能给作者带来巨大的利益。

    任何一个配方,卖给相关领悟的企业,都能带来一笔丰厚的财富。
    第(2/3)页